重慶企業累計從新加坡融入山東精密鋼管本外幣資金40.1億美元
中新網重慶9月13日電(記者劉賢)記者從13日在重慶舉行的中新(重慶)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金融國際峰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,截至2018年8月末,重慶企業累計從新加坡融入本外幣資金40.1億美元。
中新(重慶)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(簡稱CCI)是中國與新加坡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,精拉無縫管有金融服務、航空產業、交通物流、信息通信四大合作領域。
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副主任王江渝在新聞發布會上說,CCI實施三年以來,重慶跨境人民幣業務快速發展,新加坡成為重慶第三大人民幣跨境結算境外地域。重慶與新加坡之間的雙向融資業務也快速發展。截至8月末,重慶企業累計從新加坡融入本外幣資金40.1億美元,主要有下述方式。
一是重慶企業從新加坡銀行、母公司等機構累計獲得本外幣貸款22.1億美元。其中,企業從新加坡銀行機構獲得人民幣貸款26.1億元人民幣,涉及制造、航空、農業、醫藥等多個行業企業,精拉管綜合融資成本低于其境內成本0.3到0.5個百分點。
二是重慶企業在新加坡發行本外幣債券。截至8月末,重慶8家企業在新加坡發行本外幣債券18億美元。其中,5家企業在新加坡發行人民幣債券29億元,募集資金全額回流境內使用。在此過程中,重慶金融機構赴新發債的專業團隊已建立,模式具有可復制性,可幫助中國西部地區其他企業到境外發債。境外發債有利于企業提高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,有助于其開拓境外市場。
王江渝稱,總體來說,重慶利用CCI這一平臺,實現了與新加坡的雙向融資,更好地幫助企業利用境內境外兩個市場、兩種資源,降低融資成本。
重慶銀監局副局長向恒回答中新網記者提問時說,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,金融機構正在積極行動。如,中國建設銀行以重慶為基礎打造輻射中國西部地區的融資中心、產品創新先行先試中心、區域性招商引資服務中心、區域性跨境人民幣清算中心和國際復合化人才培訓中心。中信銀行在重慶設立國際業務運營中心,將全國跨境結算、跨境清算等相關業務全部集中到重慶運營。
據重慶市金融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吳恒介紹,將于2018年11月1日至2日在重慶舉行的中新(重慶)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金融國際峰會由中新兩國政府聯合發起,由中國商務部、中國人民銀行、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、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、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、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、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以及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。峰會將邀請來自中國、新加坡等國家政府部門、金融機構和企業負責人等共計約400人參會,圍繞“跨境金融服務創新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”“金融科技對全球金融帶來的深遠影響”等議題展開討論。
|